揭开工程问题的神秘面纱
行测考试中,数量关系常常让考生们望而生畏,觉得它是难以逾越的高山。但其实数量关系里也有一些题型,只要掌握了方法,就能轻松得分,工程问题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天,就来为大家揭开工程问题的神秘面纱,分享它的解题“攻略” 。
工程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工作总量、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,它们之间的核心公式为:工作总量 = 工作效率×工作时间。就好比盖房子,房子的总面积就是工作总量,每天能盖的面积是工作效率,而盖完房子所花的天数就是工作时间。通过这个公式,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,知道其中两个量,就能求出第三个量。工程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,针对不同类型,有不同的解题技巧 。
(一)给定时间型
这类题目通常会告诉我们多个主体完成某项工作各自所需的时间。比如,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,乙单独做15天完成。解题的关键在于,我们先赋值工作总量为这些已知时间的最小公倍数。在这个例子里,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30,所以我们就设工作总量为30。然后,根据公式“工作效率 = 工作总量÷工作时间”,可以算出甲的工作效率是30÷10 = 3,乙的工作效率是30÷15 = 2。这样,后续再根据题目所问进行计算就会很简单。比如问甲乙合作需要几天完成,那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甲、乙效率之和,即3 + 2 = 5,合作完成时间就是30÷5 = 6天。
(二)给定效率型
当题目中明确给出各主体效率的比值关系时,就属于这类题型。例如,甲、乙、丙三人的效率之比为2:3:4。我们的解题思路是根据这个比例关系直接赋值各个个体的效率,这里就可以设甲的效率为2,乙的效率为3,丙的效率为4。接着,再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其他条件,比如工作时间等,求出工作总量,进而解决问题。比如一项工程,甲先做2天,乙再做3天,然后甲乙丙合作4天完成,我们就可以根据设的效率值算出工作总量,再去求解其他问题。
(三)条件综合型
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时间、效率、总量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的具体数值,就不能直接用赋值法了。这时,我们要根据题意设相应未知数,然后列方程求解 。例如,已知有10人修筑一条公路,计划20天完成,动工5天后抽出2人去做其他工作,留下的人继续修路,每人工作效率不变,问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?我们可以设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为1,那么工作总量就是10×20×1 = 200。动工5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0×5×1 = 50,剩余工作量是200 - 50 = 150。之后剩下8人工作,设还需要x天完成,可列方程8×1×x = 150,解得x = 18.75,所以实际用的天数就是5 + 18.75 = 23.75天。
工程问题虽然在数量关系中形式多样,但只要我们牢牢掌握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方法,多加练习,遇到工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。在备考过程中,大家可以多找一些工程问题的题目,按照不同类型进行专项练习,熟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运用。相信通过努力,工程问题会成为大家在数量关系部分的得分利器 ,让我们在考试中更加从容自信,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