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行测辅导

首页 > 国家公务员考试 > 备考资料 > 行测辅导

2025国考行测备考之类比中的外延关系

安徽华图 | 2025-07-28 09:15

收藏

类比中的外延关系

  外延关系是类比推理的核心考点之一,主要考查概念之间的范围关系,即两个概念的外延(所指对象的范围)是否有重合、重合程度如何。掌握外延关系的分类及辨析技巧,能快速提升类比推理的解题准确率。以下从核心分类、易混点辨析、实战技巧三方面展开解析。

  一、外延关系的核心分类​

  外延关系可分为全同关系、包含关系、交叉关系、并列关系四大类,每类下又有细分,需结合实例精准理解:​

  1. 全同关系:外延完全重合​

  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,但所指对象完全一致,即 “学名与俗称”“全称与简称”“古称与今称” 等对应。典型示例如学名与俗称:“马铃薯” 与 “土豆” “氯化钠” 与 “食盐”;全称与简称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 与 “中国” “北京大学” 与 “北大”;音译词与本土词:“麦克风” 与 “话筒” “克隆” 与 “无性繁殖”。​

  做题时候可直接用 “等于” 连接(A=B),且二者本质为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。​

  2. 包含关系:外延部分重合(一概念是另一概念的子集)​

  此类关系是高频考点,又分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,因二者均体现 “部分与整体” 的关联,极易混淆,需重点区分:种属关系:A 是 B 的一种(A 属于 B 的范畴),可用 “是” 连接。例:“苹果” 与 “水果”(苹果是水果的一种)、“公务员” 与 “职业”(公务员是职业的一种)。组成关系:A 是 B 的一个组成部分(A 是 B 的构件),不可用 “是” 连接。例:“轮胎” 与 “汽车”(轮胎是汽车的组成部分)、“北京” 与 “中国”(北京是中国的组成部分)。

  做题时候用 “A 是 B 吗?” 验证,能成立则为种属关系,反之则为组成关系。​

  3. 交叉关系:外延部分重合(部分对象重叠)​

  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仅有一部分重合,即 “有的 A 是 B,有的 A 不是 B;有的 B 是 A,有的 B 不是 A”。典型示例如身份交叉:“党员” 与 “教师”(有的党员是教师,有的教师是党员);属性交叉:“青年” 与 “科学家”(有的青年是科学家,有的科学家是青年)。

  概念需属于不同范畴(如 “党员” 是政治身份,“教师” 是职业身份),若范畴相同则可能为全异关系中的反对关系(如 “男人” 与 “女人” 是全异,而非交叉)。​

  4. 并列关系:外延完全不重合(无任何共同对象)​

 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交集,根据是否存在 “第三者” 可分为:矛盾关系:非 A 即 B,无第三种可能(外延之和 = 所属大类的全部)。例:“生” 与 “死”(生命状态只有两种)、“男性” 与 “女性”(性别划分非此即彼)。反对关系:除 A 和 B 外,存在其他可能(外延之和<所属大类的全部)。例:“红色” 与 “蓝色”(颜色还有黄、绿等)、“春节” 与 “中秋”(节日还有端午、清明等)。​

  做题时候看是否有 “中间态”—— 无中间态则为矛盾关系(如 “动” 与 “静”),有中间态则为反对关系(如 “高” 与 “矮” 之间有 “中等”)。​

  二、易混关系的深度辨析​

  1. 种属关系 vs 组成关系:从 “范畴层级” 判断​

  种属关系强调 “类别归属”(如 “老虎” 属于 “哺乳动物”,是类别下的具体物种);组成关系强调 “结构构成”(如 “老虎的尾巴” 是 “老虎” 的身体组成部分)。​

  2. 矛盾关系 vs 反对关系:从 “是否穷尽” 判断​

  矛盾关系是 “非此即彼” 的绝对对立(如 “真” 与 “假”,逻辑上无中间值);反对关系是 “并列但不对立” 的相对差异(如 “黑” 与 “白”,颜色中还有其他选项)。

  3. 全同关系 vs 交叉关系:从 “重合范围” 判断​

  全同关系是 “100% 重合”(A 和 B 指向完全相同);交叉关系是 “部分重合”(仅部分对象重叠)。​

  三、实战解题技巧​

  优先判断关系类型:看到类比题,先观察词项是否为同一范畴、是否有包含或交叉可能,快速锁定外延关系类型。​

  用 “造句法” 验证:​

  全同关系:“A 就是 B”(如 “土豆就是马铃薯”);​

  种属关系:“A 是一种 B”(如 “香蕉是一种水果”);​

  组成关系:“A 是 B 的一部分”(如 “屏幕是手机的一部分”);​

  交叉关系:“有的 A 是 B”(如 “有的学生是党员”)。​

  若题干关系不明确,可通过选项特征反向验证(如选项均为种属关系,则题干更可能是种属关系)。​

  四、备考建议​

  整理真题中高频出现的外延关系实例(如 “四季” 与 “春夏秋冬” 是全同关系,“五行” 与 “金木水火土” 是全同关系),形成条件反射。​

  针对种属与组成关系、矛盾与反对关系,每天做 10 道专项题,用 “造句法” 强制区分,避免思维惯性错误。​

  外延关系常结合常识考查(如 “四书” 与 “《论语》” 是组成关系),需同步积累文学、地理、科学等领域的基础概念。​

  外延关系是类比推理的基础,掌握其分类及辨析技巧,可大幅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。通过系统学习+刻意练习,多数考生能在这类题型中实现 85% 以上的正确率。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
Baidu
map